所谓抽丝剥茧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,就是指逐字逐句地审读作文要求,没读完一句,就想一想这句话提出了哪些作文要求的一种审题方法。
别看组长只是个“小官”,但要做这个官,烦恼也不少呢。
那是个周二,我来到学校,发现早上交上来的作业堆满了我的桌子,我心想:“真是的,把不用交的也交上来了。”于是我把不用交的作业挑出来,一本一本地发回去。我发到第一个人,对他说:“这本作业不交。”他接过作业,什么话也没说。第二、三、四个人也如此,可是发到第五个人,我却遭到了出乎意料的“反抗”:“谁说不交,交!”这时,有几个人也帮腔:“对,交!”可也有几个人支持我:“谁说交?不交!”交还是不交?两群人争执了起来,我的烦恼也来了,到底交还是不交?
有一次,老师不在,我管理我们组。刚开始很安静,到后来,不知道谁打了个嗝,声音挺大,又挺怪,组员们立刻大笑起来。我一听他们笑,火了:“不许笑!”可他们还在笑,我又说:“谁再笑我把谁的名字记下来,给老师!”大多数人安静了,可有几个人不怕,仍在笑,还说:“管得着吗你?”这话立即就引来了许多人的帮腔,有的人还“骂”我。我开始记名字,但记了这一批,另一批又开“骂”,记了另一批,这一批又重新“骂”……唉,组长的烦恼又有谁懂呢?
还有一次,我们组讨论问题,准备到班上发言,与其他组一争高下。有几种不同的观点,我主持通过投票选定了一个方案。可支持别的方案的人不高兴了:“我们的方案才是对的,你们的方案有缺点,这儿……”不一会儿他们就给那个方案提出了无数条缺点。我使尽浑身解数,终于使他们安静下来,但不知谁又说了一句:“我们的才是对的!”其他人不甘示弱,又立即接上:“不对,是我们的!”“我们的!”“你这是什么方案?选我们的!”“我们的!”“不,是我们的!”……我心想:得,还没上战场杀敌,自己人先掐起来了,怎么齐心去杀敌呢?我立即组织他们重新讨论,可惜太晚了,老师已经说了“停”。
唉,当个组长真是不容易呀!什么时候我才可以摆脱这些烦恼呢?
曾几何时,我的性格是那么急躁,而现在,在生活的磨炼与引导下,我渐渐改变了急躁的性格,开始学会冷静地处事了。
冷静让事情变得更顺利
一天下午放学回家,我像平常一样准备做作业,可翻来找去也没有找到数学试卷。老师明天是要检查这张试卷的,不会忘带了吧?越是这样想,我就越着急,心里莫名地冒出了许多怨气。妈妈进来了,静静地坐了下来。她有条不紊地翻找着书包的每一个角落。“找到了。”妈妈淡淡地说,“不管遇到什么事,你都应该冷静,切忌浮躁!”我愣了一下……是啊!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冷静,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冷静能战胜心里的恐惧
那次班级组织攀岩活动,同学们一路欢声笑语,唯有我一直怀着一颗忐忑的心。因为我有一点儿恐高,担心自己会在同学们面前出丑。当到达目的地后,看着高高竖立的岩壁,只听见扑通扑通……我的心跳开始加速。看着同学们气定神闲地爬来爬去,我变得越来越紧张。轮到我了,同学们都在一旁为我加油打气,“我不能害怕,一定要冷静。”我不停地对自己说。我努力排除一切外界影响,静下心来,双脚有力而小心地往上攀登,慢慢地,我发现自己心里的恐惧渐渐消失了。最后,当我双脚落地,顺利地返回到地面时,同学们都为我欢呼庆祝。虽然过程很痛苦,但我最终战胜了恐惧。这一刻,我明白了:冷静能战胜心里的恐惧。
冷静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
一天中午,我从食堂吃完饭走回教室,刚要进门,却发现同学们齐刷刷地看向了我,脸上都是一副“有好戏看啦”的神情。我正猜测着,后面就有人推了我一把,我大步跨进门。突然,我的头被一块抹布给罩住了,教室里顿时爆发出哄笑声。揭掉抹布,看着旁边推我的“罪魁祸首”,我的怒气顿时涌上心头,两个拳头攥得紧紧的。“如果我去打他,我就从受害者变成肇事者了。不行,我要冷静。”我在心里对自己说。我渐渐冷静下来,平静地走到座位上,“罪魁祸首”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,最终向我道了歉。事后,我不禁想:如果当时我冲动了,那结果会怎样?可想而知……
冷静是处事的试金石。在生活中,我慢慢学会了冷静,它让我一步一步真正地成长起来……